找到2筆資料,共1頁 移至第
資料輸出 輸出範圍:   〈考慮主機負荷,筆數請勿超過兩百筆〉
1
詳細資料
農民保護論    賴清增    《台南新報》    崇文社    6886期    1921-05-12
    國家紀綱之設所以保護國民者也。故士農工商各有所專。使之各安其業。是謂法度。夫法度所以經國也。故經國以士為先。立國以農為本。茲舉農民所當保護者以論之。昔神農教稼穡。黃帝制井田。為保護農民之始。堯舜定四時。平水土。所以推廣其法也。大禹分等則力溝洫。辨土質。所以濟美其法也。歷代之相。治其因革損益。大都皆不出此。惟孔子生當春秋之世。故賦煩重。則曰。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所以救時弊也。孟子生當戰國之世。稅苛役重。則曰。薄稅斂深耕易耨。所以憫民瘼也。歷代之聖賢。其所宗所學大都亦不出此。總之。曠觀古昔全盛之時。其所求以保護國家者。多有害農。故帝國力求富強。講求農政。設農事試驗場。而及農學校者。為保農計也。然而臺島農民歸帝國保護既二十餘年矣。論經畫分等則調查較密。論水道公圳立灌溉自如。論封植兼西法土化更妙。論疏通則有輕鐵汽車。坐息無壅滯之憂。論交易則有電信電話。交接有便捷之利。其所謂保護農民者。可謂周且備矣。然而米價騰貴。農獲十倍之利。而無補益於農者何哉。祇因文勝而弊。詐偽旋生。凡有資產者。獲此奇利。大肆驕侈。花天酒地。而且升田租。加磧地。貪心無厭焉。農民僅得季冬之穀。又加貨價勝貴。工價又高。得不償失。孟子所謂。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者。此之謂也。及後。米價驟落。利原損折。不充靡費。乃向政府請調節米價。以保護償驕奢之習也。其貽害流於胡底耶。予也志切同胞。不忍坐視其流害。以是熟察人情。力求救弊。籌一保護之策。以為今日之所以保護農民者。(未完)
詳細資料
徵詩揭曉    《台南新報》    6886期    1921-05-12
    曩者本市許仁珍氏徵募春江絕詩經王香芷氏評選其前茅十名列左
    一 臺南趙劍泉。
    二 同 吳占元。三 北門王秉藍。四 同 王秉藍。五 同 王秉藍。六 臺南吳俠痕。七 基隆呂秀嵐。八 新竹林毓川。九 基隆呂瑞珍。十 彰化 初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