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作品欣賞  專訪紀實  生活寫真 

李弦

(1947~)

男,本名李豐楙。生於雲林口湖梧村,五八年因政治迫害遷居嘉義市。省嘉中初中部、高中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曾任教於台中靜宜、台北政治大學,現職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曾開授現代文學課,參與現代文學教材編輯,並從事現代文學研究;學術研究則以道教與民俗研究為主,特別是台灣地區的信仰習俗調查,主持文建會藝文資源調查手冊的編寫。著有詩集《大地之歌》(嘉義市:市立文化中心,1999)、《下午,寂寞的空廊》(嘉義市:市立文化局,2000)、散文集《蝶翼》(嘉義市:市立文化局,2000) 。

五○、六○年代扛著反共重擔的那些歲月,到處是奮發圖強、枕戈待旦的話語,在不可見的人的心裡,卻瀰漫著無可如何的愁悶。人自那裡來?要往何處去?這樣的焦慮,在政治噤語的環境裡擴張到極大,孕育了現代主義、存在主義。這樣正面積極與負面頹廢奇異地穿織了李弦的作品。他一方面低徊盤桓於美學與存在的玄思憂慮,一方面卻又加勉自勵,遍地尋陽光,觀照宇宙,以中國為其核心。現代主義思潮排嘎直下,李弦因為他中文系的訓練而有頗異質的表現,深厚的中國性與西方的現代性相遇,譜織的詩篇情調以前期的形式美為底層,反差參差,顯出晚唐的奇詭富麗。隨著年齡增長,社會的步調在動盪中調整,台灣進入了鄉土期、本土期。

在嘉義,李弦完成大學之前的學習生涯,是他創作生涯中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期,李弦一方面從中國文學的深井中汲水,一方面在嘉南平原上蒔花植木。耽溺於美與知識。聯考後,負笈台北。在台北,李弦從市區師大到市郊政治大學,進入創作的第二個階段大學噴泉詩社時期。如他所說,在這座無城的城市裏,遶行一道無形的城牆。在牆裏安全地戀愛、結婚,可以這樣過了一生;同時,內心卻也湧盪著一種衝力,想要衝破這道被戒嚴封上種種禁忌的城牆,穩妥與緊張跌宕相錯,如是豐富了詩與生命。

大地詩社時期,進入了李弦的反動階段。他用詩實踐關懷現實的理念,如實反映初為人夫、為人父的心境,也反映二二八之子的關懷鄉土、批判現實。激越、唯美、奇詭的情懷漸落盡為平淡。

李弦誠實地記錄了他的生命腳程,展現個人的、但也投影著社會現象的生命情調。李弦的詩歌〈下午寂寞的空廊〉寫少年情思,〈悟〉、〈塔〉感懷生命,為人師、為人長,他寫下長篇淋漓,轉折多趣的敘事詩〈台北行〉、〈大地之歌〉。至於散文,或省發「小巷」的居常生活、觀察「白翎鷥」,直到沉痛的「懷月辭」。無論是詩或散文,進展的痕跡都斑斑可尋。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