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作品欣賞  專訪紀實  生活寫真 

朵思

(1939~)

女,周翠卿,又名韻茹、周炎錚。嘉義女中畢業,曾入文壇函授學校小說班研讀,民國四十二年於公論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四十四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於《野風》雜誌。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作品發表於《創世紀》、《現代詩》、《藍星》、《秋水》等詩刊。曾獲中華日報小說獎、新文藝詩獎。詩作入選國內各大詩選及日韓詩選,小說入選《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至今詩、散文、小說仍創作不輟。作品有《窗的感覺》(板橋市:周學卿,1990)《心痕索驥》(台北市:創世紀,1994)、《飛翔咖啡屋》(台北市:爾雅,1997)、《側影》(台北市:創世紀詩刊,1963)、《驚悟》(高雄市:敦理,1987)、《紫紗巾和花》(台北:皇冠,1965)、《不是荒徑》(台北:皇冠,1968)、《一盤暮色》(台南:鳳凰城,1983)、《斜月遲上》(台北:黎明,1982)、《從池塘出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9)。

朵思的詩,折射返影了她個人在不同階段的生活情境。早年,她的詩就已顯示出她敏於意象的事實,從連綿的感官書寫裡流露出獨特的女性情感。年輕的時候,耽於美的追求,隱喻手法多於敘說,隱秘多於批判,時時顯發一種天真。早期的〈夜街〉:

而街之幽秘叨於夜之口中/濕冷之夜,豹之夜,以及其他形態之夜/唯更高之充實乃似吐納不出的船塢。

中年以後,朵思既違背父訓,離家私奔,選擇了一路坎坷的愛情,丈夫年事較高,後又不幸纏綿病榻,朵思溫婉侍床,飽歷風霜,風格一變,作清新明朗,過去蘊藉在女性溫柔中的含蓄逐漸顯出脫露內在的真實情感,有如白千層,往往挾風雨的悲摡。〈盆栽石榴〉:

萬丈豪情皆局限於這方/土地/在淺淺的泥土中/它卻是樹般的成長了

肢體探不到天空/想讓榴花燦開似錦/榴實纍纍/就任其自乾瘦的枝葉間/吐出花蕊的火焰來        

五月的雨幕紛繁/靄霉濕重/我細看,竟分不出/那是太陽還是血 

在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出版的《從池塘出發》,共分五輯,七十九首詩。輯一「船行地下湖」含詩十四首,為朵思遊歷異國風光之作,如〈置身人獸競技場〉〈我來到薩爾茲堡〉〈嘆息橋〉等;輯二「從池塘出發」,有十五首詩,且均為散文詩;輯三「街頭羅生門」共十六首詩, 寫生活中的閒雜事件引發的感懷,充分發揮女性瑣碎的書寫,對照政治的雄性大論述傳統。例如〈塞車有感〉寫路上塞車心中的焦躁,〈破碎的飛翔〉記下飛機失事的悲哀無奈;輯四「沙灘掠影」有十八首詩,主要寫自己內心的冥想或幽微的心境;輯五「浪者之歌」共十六首詩,也是寫種種的心境。本書前有朵思序〈讓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後有跋〈詩言志‧詩緣情〉,可以窺知朵思的創作觀基本上以「誠」、以「情」為出發點。

朵思的小說,受到詩歌創作經驗的影響,不以說故事為目的,而以感官印象的呈示、內在心理的探析為主,夢境、潛意識、獨白是經常運用的手法。而題材多係男女微妙的感情糾葛。〈空漠的夜晚〉、〈塑造的網〉等,莫不皆然。此地舉〈裸露的虱目魚〉為例,窺其風格。這篇小說寫二十四歲的大學女生玨芸,愛上比她小五歲的魚販阿雄。

「擠過一條條堅實的肋骨,魚腥味很好聞地在我鼻子前面加濃了起來,我喜歡這味道,就像阿雄喜聞我夏日裡發酸的髮味一樣」。

「填填肚子嗎﹖他薄薄的唇很迷人地被他的話敲開。

把體重擱置在竹椅上,圍著那一鍋熱忽忽豆漿的情調使我響往,可惜我不餓,也就失去享受那種無拘無束地孩童似的放蕩,只好把雙腳印輕飄飄地曳過一個十字路口又一個十字路口,清道夫把掃帚停在固定點,凝望我們的神情,令我們感到不自在。許是這種不自在的感覺,使他的某種情緒發酵起來。他問我:

「玨芸,您為什麼要對我好?」

「別傻,我愛您呢。」

「你不覺得我們很不配,大學生起碼該找個大學生,您知道我只是個魚販 。」

「我知道。但是你使我快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