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作品欣賞  專訪紀實  生活寫真 

保真

(1955~)

原籍北京市,西元一九五五年生於台灣省嘉義市,自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後,再分別得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碩士及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博士學位,西元一九九一年返母校森林系任教迄今。

保真自十八歲即開始寫作投稿,其創作之文類跨越小說、散文,是一多產之作家。散文著作有《歸心》(台北:九歌,1980.3)、《鄉夢已遠》(台北:九歌,1985.1)、《孤獨的旅人》(台北:純文學,1986.9)、《兩盆長春藤》(台北:九歌,1989.1)。小說著作有《水幕》(台北:道聲,1975.7)、《人性試驗室》(台北:道聲,1976.1)、《失去的原始森林》(台北,道聲,1978.10)、《大森林》(台北:林白,1978.3)、《林裡林外》(台北:道聲,1979.12)、《邢家大少》(台北:九歌,1983.10)、《尋人集》(台北:道聲,1986.1)、《森林三部曲》(台北:遠流,1989.6)。

保真先後在台灣以〈鄉夢已遠〉獲國家文藝獎(1985)、〈兩代之間〉獲時報文學獎優等獎(1979)、〈生命旅途中〉獲中山文藝創作獎(1993)。後又獲得五四文藝獎、金鼎獎、、湯清基督教文藝獎。 

在風格上,保真的小說「大致乾淨而靈動,並不刻意求工,也不作態弄巧,其效果有時乾淨如明澈的散文」(余光中)。保真到美國留學,主修森林,他的創作便以「森林文學」為題材,展開自然生態的關懷,《森林三部曲》係其中代表之作。隨後,他也嘗試寫作一系列以「流浪的中國人」為主題的小說,如《邢家大少》。

留學美國加州三年(西元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二年)的經驗,使保真的生命有新的觸角、視域。他目睹留學生如何憂心著台灣局勢;體貼晚年移民老人的心境;也看到了非法居留者的辛酸無奈。保真說:「那些日子、那些人、那種情感,已在我的生命裡留下印記,難以忘懷。」於是這本以「流浪的中國人」為主題的系列小說──《邢家大少》就自然成形了。這本書包括六個各自獨立的短、中篇小說,其篇名分別為:〈兩代之間〉、〈姜以豪與錢嬿華〉、〈邢家大少〉、〈陳師慶夫婦〉、〈西風的話〉、〈斷蓬〉。在地域上,以北美和台灣為主要背景。在時間上,從大陸變色前後到作者寫作的今天(西元一九八三年左右)為時代背景。人物則有:與作者年齡相彷的留學生、老年移民赴美定居的夫婦、經商的生意人、在美教書的學者……。保真說:「書中沒有風雲將相,只有平凡的中國人在流浪中的悲傷、欣喜、掙扎、挫折。這一切只因書中那些人物情繫中國。」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